查看原文
其他

夜校回顾 | 走出中国自己的国家公园治理之路

杨锐 质兰公益基金会
2024-09-09

第27期质兰夜校,我们邀请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联合创始人、系主任、教授,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杨锐老师,分享了他对中国国家公园的研究与思考。2021年10月12日,中国第一批国家公园宣布成立。本次分享介绍了国家公园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着重分析了中国国家公园的特征和建设难点,提出了中国国家公园治理的原则、目标和路径。


完整音/视频,请点击【阅读原文】


速记摘要

  • 国家公园发展历程

大部分人认为国家公园是1832年美国画家乔治•卡特林(Gorge Catlin)提出来的。当时美国的发展从东部开始,在西部大开发、淘金热之后,向西部拓展。西部地区在19世纪初还有荒野和印第安文明,但由于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对于荒野和印第安的文明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乔治•卡特林非常担心,在1832年时他提出:“这是多么美丽而激动人心啊,为美国有教养的国民、为全世界、为子孙后代保存和守护这些标本。一个国家公园,其中有人也有野兽,所有的一切都在自然之美中处于原始和鲜活的状态。”

图片版权©杨锐

现代国家公园的概念是在19世纪初出现的。1872年美国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

图片版权©杨锐

美国之后,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以及日本都建立了国家公园。从19世纪至今,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实践从美国一个国家发展到世界上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国家公园”单一概念发展成为“自然保护地体系”、“世界遗产”、“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等自然保护领域的系列概念。
每个国家对国家公园的定义是有差别的,拿美国来讲,黄石国家公园在建立时只是为了保护风景,为子孙后代提供享用的机会,并没有保护生态的目的,当时整个生态学的概念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保护”和“享用”是并列第一的。不过,虽然各国国家公园在法律中的定义方式不同,但定义的共性很强。

图片版权©杨锐

首先,设立的目的是共同的:(1)实现代际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或者要义就是代际保护,而代际保护是从国家公园开始提出的,现在提出的很多概念,包括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等,都与国家公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提升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美国为什么建国家公园?如果读历史,会发现美国是把国家公园当作一种文化去抗衡欧洲的文化。美国很多移民是从欧洲过去的,而欧洲有着形形色色的文化,像西班牙和葡萄牙,由于大航海时代挣了很多钱盖了很多教堂,美国人认为他们没办法和欧洲比宗教文化,因此就把国家公园当作一个户外的教堂,一种精神信仰。
其次国家公园的性质是共同的:(1)实现全民公益性;(2)作为保护地和公众媒介。
国家公园基本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像美国和非洲等地广人稀的地方;而另一类是像欧洲和亚洲很多地区,几乎找不到纯粹的荒野。IUCN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将国家公园定义为:大面积的自然或者近自然的区域,用以保护大尺度的生态过程以及这一区域的物种和生态系统特征,同时提供与其环境和文化相容的精神的、科学的、教育的、休闲的和游憩的机会。
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是不太一样的,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物种为主要目的,而国家公园是在两个尺度上进行保护,第一是在生态系统尺度上,第二是在景观的尺度上。所谓大尺度的保护,是由一个或是若干个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景观尺度的保护。

  • 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时空条件

时代背景

中国的情况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有所不同。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时,中国正处于工业文明叠加生态文明、工业化叠加信息化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同时生态学也已经成为系统的、可以指导自然和生态保护实践的知识体系。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目前也是唯一一个将生态文明作为国家战略系统部署和落实的国家;中国还是世界上信息化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同时中国也是各种生态保护和修复实践规模最大、 类型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图片版权©杨锐

1872年没有网络,没有大数据,也没有生态学的系统研究,更没有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而现在不管是生态学的发展、大数据的发展还是5G的发展,国家公园和保护地里的生态监测的手段是非常先进的,这使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有了自己的时代背景。

图片版权©杨锐

现在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这也是国家公园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Paul Crutzen提出了人类世(Anthropocene)的概念;生态生代(the Ecozoic Era)则由一个人文学者Thomas Berry于1999年提出,中国在2002年则提出了生态文明并落实为系统的国家层面实践。

图片版权©杨锐

气候变化与碳达峰、碳中和,包括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日新月异的新技术都给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提供了条件,这种条件有一些是限制性的条件,有一些是促进式的条件。

图片版权©杨锐


图片版权©杨锐

地理环境

国家公园的建设和地形地貌密切相关,中国拥有着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资源,下图最左边可以看到其地貌的丰富性,中国的南北和东西之间的空间距离都超过了5000公里,垂直高差超过9000米,是世界上地形起伏最大和山地最多的国家。

图片版权©杨锐

中国拥有热带、亚热带、暖热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高寒区6种温度带,细分为56个气候区。生态系统又和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中国拥有建设国家公园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的条件造就了中国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东南部是以森林、农田和聚落生态系统为主,而西北部是以草原、荒漠生态系统为主。
中国人文地理的环境也非常复杂多样,而且东西差异很大。在黑河-腾冲线东南,全国42.9%的面积,分布着全国总人口的94.4%,该线西北占全国57.1%的面积,分布着全国总人口的5.6%。东西部的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我国GDP贡献率最高的地区集中于东南部,全国GDP倒数后5位的省份中有4个在西北,所以可以看到整个生态和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张力,少数民族也多集中于西南、西北等地区。
基于此需要思考4个方面的问题:(1)如何在新时代新文明形态下建设治理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2)如何考虑西部和东部的巨大差异(3)如何反映中国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高度融合的特征(4)如何进一步结合碳中和、区域协调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来研究、规划和治理中国的国家公园,尤其是如何与碳中和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相结合。

  • 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特征

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特征到底有哪些?

主体地位

中国国家公园的主体地位,是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国家公园是主体,自然保护区是基础,各类自然公园是补充,形成了一个自然保护地的分类系统。

图片版权©杨锐

建设速度

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从提出到宣布建立用了不到8年的时间,别的国家一般会用几十年的时间。因此“快”是中国国家公园建设速度方面的特征。

图片版权©杨锐

建设规模

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规模大。我们可以用数字来做整个国家公园总面积的对比,中国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国家公园的面积已经达到了23万平方公里,超过了美国60个国家公园面积的总和。

图片版权©杨锐

建设难度

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第三个特征是“难”,这不是一个独立的特征,是由于中国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所形成的。由于国家公园的周边和内部的人口众多,使结构性的矛盾叠加上限制性的条件,也造成了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难度在国际上是独一无二的。
结构性的矛盾包括发展和保护之间的矛盾、城市化和保护地拓展之间的矛盾、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之间的矛盾。我们现在有18亿亩的生态红线,而生态安全又是另一个很重要的层面,两者都跟中国人的生存密切相关,但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之间又存在结构性的矛盾。
另外一个就是限制性的条件,包括土地权属、社区生计和民族稳定。中国虽然是土地公有制,但是在土地权属和管理方面是非常复杂的。国家公园大多处于老少边穷地区,三江源国家公园内有6.4万原住民,1.6万为贫困人口;国家公园内及周边社区居民仍不富裕。其他国家的社区规模,包括社区的管理难度都和中国没有可比性,在这样的情况下,社区就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治理对象和治理难点。另外,也涉及民族的稳定、民族的文化如何与国家公园相结合等问题。

图片版权©杨锐

土地权属、 社区人口规模叠加贫困和民族问题,进一步增加了国家公园的管理难度,使得中国的国家公园管理面临十分艰巨的挑战,亟需组织多学科专家对土地、社区和人口进行专项调研,出台国家公园土地管理政策和社区人口管理等专项政策。

  • 走出中国特色国家公园治理之路

在中国的国家公园有着很鲜明的独特特征的背景下,到底怎么走出我们自己的国家公园治理之路呢?

原则——以我为主,开放吸收

以我为主根据中国的时空背景、制度优势、 文化特征和国情条件,针对中国特有的问题和矛盾,创造性地走出中国自己的国家公园治理之路。
开放吸收:借鉴、吸取世界国家公园运动的经验、教训,与2020后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气候变化国际目标接轨,应用生态学等多学科知识,创新国家公园治理理念和适用性技术,建构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治理体系。

目标1——保护第一,人与天谐

保护第一说的是我们国家公园建设的三大理念,这三大理念作为三大基石一定要坚守——“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生态保护第一”是中国国家公园建设治理的首要目标,没有并列第一。“生态保护第一是我们的首要目标,人与天谐是中国国家公园的最大特色”,这两句话要联合起来去讲,才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单讲其中的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中国的国家公园不是排斥人的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第一”也不是“生态保护唯一”,最严格的保护也不是绝对的保护,这点是要反反复复强调的。

图片版权©杨锐

“生态保护第一”不等于“生态保护唯一”,国家公园不能排斥社区的存在,甚至访客的存在,最严格的保护不等于绝对保护。在1930年之前,世界上主流的观点认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都应该用铁围栏围起来,但是后来发现根本执行不了,即使是在美国、在非洲也执行不了,所以才逐渐发展出要让社区受益包括外界受益的方式。

目标2——全民共享,真善美生

第二层的目标就是国家公园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国家公园,是每一代人的国家公园,所以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是国家公园的初心使命。“真善美生”是国家公园价值的全面展现,国家公园集真、善、美为一体,是科学研究的基地、自然教育的天堂、志愿服务的热土、欣赏壮美自然的精神乐园。


  • 中国特色国家公园治理路径

权——中央事权,上下协动

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治理路径有哪些?第一步要进一步创新中央政府首要责任、各级政府上下协动、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高效治理体制。在中央文件里面明确地提出:国家公园是中央事权,在过渡期可以由省级人民政府代为行使。另外,所有权、保护权、使用权、管理权之间是否可以分离?最关键的是要不断实化、强化中央政府国家公园主管部门,使其成为名副其实、强有力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治理枢纽,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上通下达的枢纽的国家公园主管部门,改革体制机制改革的任务就没有圆满地完成。

钱——财政专户,多元补充

我们国家在生态保护的方面,从各个渠道以及各个部门下发的经费是不少的,但是这些经费的利用效率不高,所以应该设立国家公园的财政专户,将不同渠道国家公园政府的资金进行统筹调配,包括国家公园基金等都可以作为一个多元的补充建立起来。同时,作为全民的公益事业,应该鼓励公众、社会组织和企业的资金支持。

法——一园一策,园警执法

法律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行政非常有特色,而且行政效率很高,所以行政体制的改革无疑是排在前面的,但是法律是一个更长远、更根本的体现,所以在法律方面提出“一园一策,园警执法”。“一园一策”是因为每一个国家公园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包括它的问题矛盾以及土地的权属、生态系统特征都是不一样的,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鼓励“一园一策”,并建立起园警执法的制度,因为光有法律而没有执法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支队伍。
关于建立“2+3+X”的法律框架:“2”是两部基本法《自然保护地法》和《国家公园法》;“3”是指颁布或修订3项国务院条例,包括颁布《自然公园管理条例》,修订《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X”是指在充分考虑差异性基础上每一个国家公园制定的管理条例。

地——地权包容,统规统管

我们不可能完全在国有土地上建立国家公园,如果是这样的话,东部地区就不可能建立国家公园,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讲,我国的西部需要大面积的国家公园,而东部哪怕是几百平方公里的国家公园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种情况下的地权应该是包容的,国家公园既可以在国有土地上建立,也可以在集体土地上建立,但是需要注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这两个前提。

方针——社区共治,人融自然

最后,对于中国国家公园来讲,社区治理不成功,国家公园治理就谈不上成功。从社区来讲,我们提出的方针叫“社区共治,人融自然”,把社区共管的“管”改成了“治”。“管”和“治”的区别在于“管”是政府的行为,是自上而下的,而“治”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方参与共同完成的一个任务。
人融自然是社区治理的一个目标,社区治理不成功,国家公园治理就不能成功,而社区治理方面的任何成功经验都可能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的贡献。很多做保护的学生、学者、教授,最终都转到社区的问题上,因为社区是最关键的,整个的自然保护问题不在野生动物身上,而是在人身上,管理不是去管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是需要保护的,治理是对于人的治理,是对于社区的治理。
 “人融自然”是指在“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国家公园并不排斥环境容量范围内的社区居民,也不需要对国家公园内的居民实行大规模的、强制性的搬迁,而是需要在法律、制度和技术等方面,创造出国家公园内(或者国家公园内的部分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局面。
我认为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在国家公园里叫做“人融自然”或者“人与天谐”,在“人与天谐”中自然是第一位的,人要尊重自然、适应自然、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是第一位的,人是第二位。但是另一方面,国家公园并不排斥人,这一点是一定要强调的,包括在像草原生态系统的国家公园里,放牧在一定的载蓄量的情况下,应该是允许的。国家公园是一个千年大计,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代中国人的国家公园,希望我们共同努力走出中国自己的国家公园治理之路。

在这里,天苍苍、野茫茫。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在这里,河流自然流淌,森林生机盎然,山岳巍峨峻秀。灵兽奔腾于莽原,飞鸟翱翔于天际,群鱼嬉戏于海洋。白昼气象万千,夜晚星光璀璨。

在这里,最原真、完整的自然向你走来,天人合一的千年智慧向你展开。你终会发现:原来山川是你,林原是你,万物是你。

这里,就是我们的国家公园。

-------------------------------------------------------------

夜校在手机端也可收听完整内容:在本公号的菜单栏,点击【成长社区】—>【登录夜校】,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或在公号名片页点击【服务】,找到【登录夜校】进入【思想坊】版块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Tips:首次访问,需要先登录质兰成长社区,输入www.izhilan.cn上的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登录】,即可查看所有内容。新朋友可以点击注册账号,完成注册认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质兰公益基金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